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> 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遣明使团,和国的朝贡

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遣明使团,和国的朝贡

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遣明使团,和国的朝贡 (第2/2页)

“不错!‘东南形胜,三吴都会,钱塘自古繁华’…大明的繁华大城,数量之多,规模之大,可真是令人敬畏,让人心生向往啊!可惜,我们只能沿着朝贡规定的运河走,不能去其他的大城游历。而只有这座高楼林立、盛景无限的宁波城,是我们能有足够时间,好好去游览上一番,寻一寻佛前机缘的…”
  
  森野清遥望着宁波港口,赞同地感慨出声。作为饱读唐册的天台门徒,他很能理解这种和国公卿中,普遍存在的天朝迷思。
  
  自从蒙元征服南宋,代表天命正统,两次东征和国失败后。和国已然在政治与军事上,从唐宋时代藩属的认知中,彻底独立了出来。但脱身于汉文化圈的文化仰慕,依然根植在和人上层贵族的心中,维持着实质上的文化附庸与崇拜。从平安时代直到今天,上层的贵人们都以会唐文与唐言为荣。而直到江户幕府建立,明清易代,朱舜水东渡和国之后,这种文化上的天朝上国滤镜,才会被轰然打碎…
  
  至于眼下,旁边的武家三好光秀瞪大了眼睛,看着两个会唐文的“文化人”,说着他听不懂的“唐文诗句”,脸上浮现出“粗鄙武家”的羞愧与茫然。但很快,他又咬着牙,仔细看着船队两侧名为“护卫”、实则“监督”的大明巡检水师,看着那些数量众多的大船,以及足足两三千人的大明官兵,愤声道。
  
  “呵!这些明国的水师虽然强大,虽然有众多大船…但那些船上的‘武士’,却看起来,完全不像是什么精锐,丝毫没有什么气势可言!…我看,明人所依仗的,不过是船多人多罢了!真要明刀明枪的接舷跳帮,这些明人的水军,哪怕五倍于我们,也未必是我细川武士的对手!…”
  
  “哈哈!光秀士官,你着相了!这些明人的水师,本就是来自沿海的卫所,相当于各地头豪族征召的农兵…而我们朝贡船队上的,可都是细川管领调集的精锐旗本…这又怎么能比呢?”
  
  听到三好光秀的自语,尧夫寿黄笑着摇了摇头,感慨着这些和国武家的好斗。哪怕是面对明国这样的庞然大物,一个细川氏的小小士官,竟然也能生出争勇比较的可笑野心?真是无知者无畏啊。
  
  “阿弥陀佛!明人在富庶的江南,向来不设武士旗本,只设有诸多卫所,数以十万计的农兵。而他们真正的‘旗本武士’,则同样数以万计,屯驻在北方九边…按照历代遣明使的记录,那些在北方长城沿线,与元寇年年作战的‘旗本武士’,才是明国真正的精锐!…”
  
  “光秀士官,等我们冬至时节,抵达顺天府…你就能看到真正的明国精兵,尤其是那些骑马纵横、锐不可挡的明国马回众了!…”
  
  “.明国马回众?!”
  
  宽阔肃杀的宁波港口中,朝贡船队上的和国使节们正在闲谈,岸上的明国旗帜却越来越多。先是“鄞县县衙”的蓝底旗帜,接着是“明州府衙”的青底旗帜,然后出现了“浙江布政使司”的黑底旗帜,一面比一面大,一面比一面高。
  
  而当一面最高最大、象征天子亲临的明黄大旗,隐约出现在远处时,遣明使尧夫寿黄终于一个激灵,带着众人尽数下船,恭迎低头等候。
  
  “森居坐,给镇守大监准备的见面礼?…”
  
  “已经包好了,放了两块一斤重的金饼。用绸袋小心装了,看着很小一点,根本不起眼…”
  
  “嘶!两块金饼?!也行…不,好极,好极了!森居坐可真是豪爽!…”
  
  很快,明黄的大旗飘然而至,尖利而充满威严的声音,响彻整片宁波港口。各级官吏躬身行礼,凡俗百姓下跪磕头。而和国朝贡使团,更是恭敬上前,向着高高的皇帝大旗跪倒拜见!
  
  “圣天子在上!幕府朝贡使团,尧夫寿黄/森野清/三好光秀,叩见大明天子旗帜!…”
  
  一番藩国使臣的行礼拜见后,宁波镇守大监林槐掂了掂衣袖中极沉的绸袋,脸上有惊讶一闪而过。随后,他面露和煦的笑容,看了眼“懂事”的“和国僧人”一眼,又对面无波澜的浙江布政使王哲,笑着道。
  
  “好啊!各位使节真是有心呐!…王大人,不如就让下面的人,好好清点贡物,仔细为圣上办事…而您和这些藩国的使节,就随咱家一同,去城中的嘉宾馆歇息饮茶?…”
  
  “嗯。就依林大监所言…藩国朝贡,一向是市舶司的内务。布政使司只需看管着些和人船货,不出乱子…至于具体的接洽,在下公务在身,就不亲自参与了!”
  
  浙江布政使王哲礼貌还礼,保持着恰当又疏远的距离,与这位“林大监”告别。而在临走前,他意味深长,看了眼留下的“翻译通事”,恭敬噤声的施文德。接着,他就如来时一样,四平八稳的上了官轿,在上百人的簇拥开道中,牌帜煊赫的离开了~~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