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二章:隆中对,寇相、林如海归心 (第1/2页)
至此,贾琮也忍不住叹了口气,叹息破山上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
贾琮索性也不再试图去说服她,且等她自己慢慢看,慢慢自己想通再说吧。
既然薛宝钗反对,贾琮索性便将她排除在外,也不用她帮助林黛玉做事。
对此,薛宝钗十分苦恼,却又无可奈何。
很快,女子学堂便如雨后春笋般在燕云十六州破土而出。
而为了招到生源,贾琮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。
贾琮的对外宣传,只说这些女学生,将来是准备送入宫中,或者是送到公主、郡主身边做秀女。
并且进女子学堂,不但不用交束脩,反而还管吃穿和笔墨纸砚,甚至每月都有一百钱的补贴可拿。
这也是贾琮无奈而为之的结果。
若不如此宣传,只怕各地的女子学堂,根本就招收不到生源。
那么第一步开始就直接废了,何谈以后?
果然,经过这种宣传之后,女子学堂很快便在各州引起轰动。
进了女子学堂,将来可是有可能会送入宫中的啊!
哪怕是能够当公主或者郡主身边的侍读秀女,也是一步登天的意外之喜啊!
因此,一时间许多女孩子都被送入到女子学堂学习。
一时间,女子学堂,人满为患起来。
而林黛玉,成为所有女子学堂的校长。
很多具体事务,都是由她来统领的。
在此期间,林黛玉碰到许多问题。
不过在贾琮帮助之下,这些问题,都逐一得到解决。
而接下来的时间,燕云之地,发展进一步加快。
随着攻克满清,还有满清送来的大量的金银,让幽州有了更多的资金。
燕云之地的主道,如今逐步成型。
蒸汽汽车,也开始逐渐增多起来。
甚至蒸汽机进一步应用到了民间。
比方说由蒸汽机带动的旋耕犁等等。
并且因为三种农作物的推广,不但让燕云之地实现了农作物的自给自足,甚至还有所剩余。
而蒸汽机的逐渐普及,也释放出劳动力来。
劳动力的释放,进一步带动手工业的发展。
燕云之地的商会,也是越来越兴盛起来。
这样的兴盛,逐渐开始刺激起资本的萌芽。
燕云之地日新月异的发展,让贾琮越发忙碌起来。
贾琮开始在燕云之地,推广了燕云月报。
燕云月报,主要在燕云之地流行。
燕云月报,也通过舆论,来引导燕云之地的发展。
……
且说大夏京城之中,贾宝玉的第二个儿子出生,取名为二毛。
而贾宝玉的第二本书风月宝鉴,也宣告完本。
书坊的掌柜看了之后,忍不住拍案叫奇。
直接给出了一百五十两银子的价格买断。
并且他还十分喜欢书中脂砚斋的评语,准备刊发的时候,将脂砚斋的评语一并留下。
并且还和贾宝玉约定好了新书。
贾宝玉自然无有不应的。
这一次,书坊的掌柜,直接将风月宝鉴刊印了两万册。
而绛花洞主因为第一本窃玉偷香的缘故,也是积攒下一些人气来。
第二本书刊发之后,竟是再次引发起一波抢购高潮。
光是在京城,就售出了六千本去。
而剩下的书,在京城之外,不愁出售不出去的。
绛花洞主的第二本书风月宝鉴,文笔比之第一本细腻了许多,并且也多了一些深度。
越发受到读者追捧。
而此时,风月宝鉴的读者,也开始猜测起书中脂砚斋的身份来。
有人猜测,脂砚斋必然是绛花洞主的红颜知己。
有人猜测脂砚斋是绛花洞主的丫鬟。
还有人猜测脂砚斋是男的,是绛花洞主的好友。
甚至猜测脂砚斋是绛花洞主长辈的,因为在其评语中,不经意间,会透露出长辈的口吻。
额,不得不说,最后一个猜测,竟是真的猜对了。
而第二本书的火爆,也让贾宝玉也为之兴奋起来。
他活了这么大,还是第一次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。
他又开始苦苦构思起第三本书来。
就连贾政,也热爱起写评语来。
且说这本风月宝鉴,不觉中,竟是流行到了幽州来。
贾环这家伙,也不知从哪里讨到这本书,看完之后,觉得写的是极好的。
于是忍不住献宝般献给了贾琮。
贾琮打开风月宝鉴,竟然从中,看到了一些红楼梦的影子。
这本书,自然是差红楼梦甚远的,但是多多少少,是有一些红楼梦的影子在里面的。
毕竟,贾宝玉的经历,和曹雪芹何其相似?
两个有着相似经历的作者,所写的书,又都有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的痕迹,又怎么可能没有相似度呢?
并且贾琮看到里面脂砚斋的评语,倒也别有一番情趣。
当贾琮看到作者绛花洞主之后,忍不住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?
记得贾宝玉小时候,不是取过绛花洞主这个别号吗?
这本书,别不是贾宝玉写的吧?
倒是里面脂砚斋是谁,有些不好猜测。
不过贾琮觉得自己怕不是想多了,他觉得不太可能是贾宝玉写的。
如今这家伙穷困潦倒,还有心思去写书?
却说林黛玉果真写了家书,贾琮也写了书信,苦劝寇相前来幽州。
最终这两人被打动,便在贾琮人手帮助之下,举家搬迁到幽州来。
来到幽州之后,贾琮将两人安顿好,又请两人帮自己治理幽州。
这两人,一个乃是当朝宰相,一个也是部级高官。
管理燕云之地,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情?
不过,无论是寇相还是林如海,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就答允贾琮。
两人则是结伴,在燕云之地亲自走了一圈。
在转遍整个燕云之地之后,两人不由产生了许多感慨。
燕云十六州,统共才收复了几年功夫?
他们断然没有料到,如今竟是能够发展到这般地步。
而燕云之地的发展,也大大出乎了两人的预料之外。
不得不说,燕云之地的发展,实在是太快了。
他们两人觉得,便是让他们两人来,这短短几年功夫,他们也断然做不到这一地步。
而通过这段时间的体验,他们两人,也是看到了贾琮的一些施政理念。
这些理念,有一些是让寇相和林如海,都为之啧啧称奇不已的。
而还有一些,是让两人难以苟同的。
毕竟,双方所受到的教育,双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,是截然不同的。
回来之后,两人找到贾琮。
分宾主坐下之后,寇相先自问道:“侯爷,老夫想问你一个问题,不知侯爷可有逐鹿中原之心?”
听到这个问题,贾琮心里不由一跳。
他自然是有这份心的。
不过,却不知道该不该说。
他自然不是怕寇相会向朝廷揭穿他,目前朝廷自身难保,只要他不是明目张胆的骑兵造反,朝廷都只会假装不知此事。
贾琮担忧的是,不知道寇相是不是愚忠于朝廷,愚忠于李氏皇族。
若是的话,只要自己透露出野心来,寇相又怎么可能会帮助自己的?
不但是寇相,甚至对自己的岳父林如海,贾琮也有如此担忧。
毕竟林如海此前乃是孤臣,为了全君臣情谊,置自己的性命都不顾。
不过反过来再想想,瞒得了一时,瞒不了一世。
后面他们总会知道的,因此,隐瞒是没有任何意义的。
想到此处,贾琮才是说道:“寇相,有如何,没有又如何?”
这句话,虽然没有从正面回答,然则不臣之心,已经昭然若揭。
寇相听了,点头说道:“若如此,我还有第二个问题要问你。”
听到这句话,贾琮心里不由大定。
忙是说道:“寇相但请问来。”
寇相又自问道:“我的第二个问题是,侯爷将来是不是会将土地回收,并且重新分配给百姓?”
“将来是不是会将均田制,还有一条鞭法的税赋制度,在天下推行?”
“将来侯爷是不是会改革科举考试内容,将考试内容变为新学呢?”
听完这些问题,贾琮不由在心里腹诽不已。
你老人家这问的是一个问题吗?
这明明是一串问题嘛!
不过,这些问题的答案,大约也意味着将来会不会效忠自己的问题。
想到此处,贾琮不由说道:“寇相,的确如此,将来我的确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均田制和摊丁入亩制度。”
“而将来科举考试的内容,我也会进行变革,今后会以新学为主,四书五经为辅。”
甚至不是为辅的问题,贾琮准备将来大幅度削弱四书五经的占比。
寇相听了,忍不住皱眉问道:“侯爷,你可知道,你此举,动了读书人的利益。”
“而治理天下,靠的是读书人,没有读书人帮助,将来你何以治理天下?”
“而科举考试的内容,历朝历代皆是如此,岂可轻易变动?”
听到寇相的话,贾琮微微一笑问道:“敢问寇相,大夏之所以积弱如此,其中最大的缘故,是不是因为太过优待读书人?”
“以至于绝大部分的土地,都归在士绅名下,不用缴纳税赋。”
“百姓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,所缴纳的税赋却是越来越重?”
“天下读书人多的是,想做官之人呢也多的是,不怕没人出来做官。”
“至于科举考试的内容,我同样也想问一句寇相,凡是中举为官之后,有几人还翻看四书五经呢?”
“治理国家,又有多少用的是四书五经呢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