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红楼之挽天倾 > 第六百四十八章 群臣:天子亲自出城门相迎?

第六百四十八章 群臣:天子亲自出城门相迎?

第六百四十八章 群臣:天子亲自出城门相迎? (第1/2页)

淮安府,清江浦
  
  河道衙门,官厅之中,人头攒动,黑压压一片,都是京营的将校。
  
  前日,贾珩命令在各处河堤驻营的军营众将返回清江浦议事,开始总结这次抗洪救灾的各项情况。
  
  贾珩目光逡巡过一众京营将校,一张张熟悉面容上多见着疲态,道:「诸位将军辛苦。」
  
  众将闻言,齐声说道:「为朝廷效力,末将不敢言苦。」
  
  贾珩点了点头,让一众将校在两旁的椅子上坐下,声音温和,说道:「最近河道衙门会派发一些酒肉给诸部将校,犒赏下方士卒,等朝廷圣旨一到,我等即行班师回京。」
  
  官厅中的将校,彼此对视一眼,面色皆是欣然,分明对班师回京一事儿十分期待。
  
  这段时间,从河南平乱再到总督河道,京营军卒从北到南,几乎马不停蹄,中间从无停滞,可以说承担了平叛,救灾的重任。
  
  翰林侍讲学士徐开远远看着这一幕,心头也有几分感慨。谁能想到,眼前这些将校在两年前是京营出来的?
  
  火速平叛、救灾河南,如今大汉京营已见王者之师风范。
  
  贾珩点了点头,容众将在欢喜的气氛中讨论了一会儿,吩咐道:「各部伤亡人数和有功将校的名单也要加紧汇总过来,以便回京后,朝廷抚恤赈济。」
  
  这次抗洪救灾,有不少军卒为洪水冲走,牺牲了不少士卒,而这些牺牲的士卒的家眷同样需要慰问、抚恤。
  
  众人闻言,心神一顿,齐声应是。
  
  贾珩道:「这次班师回京,皆为有序回师,各部军容军纪,严整昂扬,沿路不得扰民,本帅会着锦衣府卫、中护军沿路纠弹不法。」
  
  官厅中众人齐声称是。
  
  就这般,待交待了诸部撤军的顺序和具体事宜后,才命一众京营将校离去,有序安排班师事宜。
  
  贾珩唯独留下了蔡权以及谢再义。
  
  「节帅,我们过段时日就回京了?」蔡权目光崇敬地看向那蟒服少年,再次问道。
  
 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:「京里的口谕是,圣旨一到即刻班师,河道衙门这边儿,暂且交由关守方以及河南参议冯廉率东河河官留守。」
  
  河道衙门,他还是不太想就此交给齐党,那么回京之后可以试试举荐冯廉担任总河。
  
  谢再义目中现出思索,说道:「大水之后,于诸县民生多数有碍,后续安抚事宜仍是重中之重。」
  
  「由两江总督衙门和内阁的赵阁老统筹。」贾珩沉吟片刻,说道:「剩下的实务不会太过繁重,由他们处置就好。」
  
  民政之事向来是文官出面料理。
  
  贾珩道:「这次京营劳苦功高,回去之后,朝廷当有奖赏,对有功将校也有会有升迁。」
  
  先前,谢再义因河南平乱之功已经升迁为果勇营都督佥事,蔡权则是升迁为参将,等回去之后势必再行升迁。
  
  谢再义与蔡权对视一眼,自是明了贾珩的言外之意,二人心头都隐隐有些激动。
  
  贾珩道:「这次抗洪救灾,军卒伤亡的多不多?」
  
  蔡权面色肃重几分,说道:「回大人,伤亡有,但整体倒也不多。」
  
  贾珩点了点头,说道:「抗洪也是打仗,此事朝廷不会亏待牺牲,这几天我也会前往各处军营慰问士卒,举办一个表彰大会,对抗洪有功的将校、士卒做出表彰。」
  
  这本身也是一次收拢军心的时机,等到了京城,他就不能如此了,彼时,恩罚悉由上出,他反而要在一段时间内淡化这些事。
  
  蔡权道:「那未将回去后就将这个消息告诉手下弟兄。」
  
  贾珩也没有说其他,转而看向谢再义,道
  
  :「谢将军也去罢。」
  
  待两人离去,贾珩转身返回官厅,见到正在书桌后归拢公文的徐开。「徐侍讲。」贾珩唤道。
  
  徐开拱手道:「大人。」
  
  贾珩点了点头,道:「等这次班师回京,徐侍讲是否一同回去?」
  
 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,他有心招揽徐开入他京营帅衙,处置机谊文字。
  
  徐开似看出了对面蟒服少年的心思,笑了笑,说道:「永宁伯,下官还是愿到汝宁府为一知府,以兑现当日与永宁伯所言。」
  
  贾珩沉吟片刻,笑了笑道:「也好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汝宁府方历大乱,百业待兴,徐侍讲过去,想来大有作为。」
  
  在地方外任,以后有机会才慢慢笼入袖中,等到回京之后,声望愈隆,也有资格吸引一些进士了。
  
  「多谢永宁伯成全。」徐开拱手说道,旋即目光敬佩地看向贾珩道:「徐某这一趟而来,蒙永宁伯提点,自觉获益匪浅,如有机会,以后再一同共事。」
  
  贾珩看向对面面容儒雅的中年,面上现出笑意,道:「那就一言为定。」文人说话自是含蓄,不会有什么投效,而是一同共事,君子结党多是志同道合。
  
  另外一边儿,驿馆中——
  
  厢房中,窗边儿传来一道深深的叹息之声,傍晚的夕阳照耀在一个穿绯袍官服,头戴乌纱的老者身上,只是其人神情颓然,眉头紧锁,愁容满面。
  
  分明是来到淮安府「奔走活动」的南京户部尚书潘汝锡以及户部侍郎钱树文,两人在淮安府待了五六天,却并无进展。
  
  钱树文看向对面的老者,忧虑道:「潘大人,这永宁伯一直拖着不见,锦衣府的大牢又见不着人,也不知是个什么章程。」
  
  潘汝锡叹了一口气,道:「还能是什么章程?只怕已经上疏弹劾你我了。」
  
  钱树文闻言,面色微变,惊声道:「潘大人,这怎么能?」
  
  「永宁伯闭门不见你我,沈节夫也借口躲了出去,这不是准备弹劾你我,又是在做什么?」潘汝锡道。
  
  毕竟是几十年的老官僚,宦海沉浮,从沈邡的一些反应中已经看出了苗头,现在已不是自家孙子身陷囹圄的问题,而是可能会牵涉到自己。
  
  钱树文闻言,面容灰败,旋即,目光紧紧盯着潘汝锡,问道:「潘大人,这可如何是好啊?」
  
  「钱大人,老夫还想问你呢?好端端的,户部官粮怎么会被向东他们几个发运至淮安府倒卖?」潘汝锡皱眉问道。
  
  「这....这下官也不知情啊。」钱树文目光略有几分躲闪,连忙说道。
  
  潘汝锡瞥了一眼钱树文,恼怒道:「你不知道?仓场侍郎谢公望与你素来相善,你那妹夫倒卖的官粮比之东儿尤有过之,你会不知道?」
  
  他怀疑别是自家孙子听了人家的撺掇,着了人家的道儿。
  
  钱树文苦着脸说道:「大人,这都是小儿辈借着下官与大人的名头行事,下官也不知何故,只要向他们询问。」
  
  潘汝锡摆了摆手,面色愁闷,叹道:「罢了,罢了,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了,还是想想怎么写自辨的奏疏,按老朽所料,只怕要不了多久,朝廷问罪的钦差就到了。」
  
  这都是什么事儿,他毫不知情,就被自家孙子给坑了一手,但事已至此,多说无益。
  
  神京城,宫苑,后花园
  
  已是六月下旬,天空晴而未雨,御花园中百花盛开,蝴蝶在花丛中翩跹起舞。
  
  依傍湖畔的凉亭中,崇平帝与宋皇后两人坐在石凳上,一边儿欣赏着花园中的景色,一边聆听者阵阵琴曲之音,分明是容妃坐在不远处的一张古筝后,抚弄琴弦。
  
  崇平
  
  帝眺望着西南方向正在忙碌不停的内监,说道:「这批番薯种下,按着那何氏兄弟所言,再过两三个月就能收获第一茬儿,那时候就可看到产量了,如果亩产几十石,我大汉再不复饥馑之忧了。」
  
  宋皇后眉眼弯弯,笑意明媚好似花霰,柔声道:「民以食为天,那时就是四海升平,天下大安。」
  
  崇平帝点了点头道:「百姓如有口吃的,也不会再有中原之乱,朝廷再谋其他大计,也能从容许多。」
  
  百姓只要有口饭吃,再怎么也不会酿成民变,对抗朝廷,那时候他就能着手内除积弊,外平胡虏,实现当初贾子钰所上《平虏策》之言。
  
  念及贾珩,崇平帝道:「再过几天,子钰也要领着大军返京了。」
  
  宋皇后雍美、丰丽的玉容不由浮起欣然之色,问道:「陛下,这就要回来了?江淮那边儿?」
  
  崇平帝端起茶盅,抿了一口,看向御花园中争奇斗艳的各式花卉,心头难得而言有着几分轻快,道:「江淮大地的洪水陆续退了,受灾的百姓也多有米粮赈济,大体无忧了,而朕的圣谕已经发下去,让子钰领着京营大军班师。」
  
  宋皇后柳叶细眉之下,美眸含笑,柔声说道:「陛下,不是还有后续的手尾?这些可曾都安置妥当了一些。」
  
  「安抚民生等事,朕已让内阁的赵卿处置,当务之急是让京营大军班师,离京离的太久了,将校士卒奔波劳苦,需得奖赏抚恤,以彰赏罚分明之意。」崇平帝放下茶盅,神态从容闲适,一改前段时间听到开封失陷,江淮暴雨的愁闷。
  
  京营在中原、江淮等地的表现,无不有力证明重新整顿的京营,骁勇精锐,可堪大任,而这支精锐却完全忠诚于这位中年天子。
  
  宋皇后感慨道:「是啊,也该回京了,陛下,这又是平乱又是修河的,京营这一走,一晃也好几个月了。」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